比賽時間:105年5月至9月。
參與對象:
一、研習活動:本縣國中小七班以上的學校請指派乙名教師參加,六班以下教師自由報名參加。二、比賽組別及參加對象:縣內各國小三到六年學生及國中學生及教師,自由報名參加。
1.國小中年級組:本縣各公私立國民小學中年級學生。
2.國小高年級組:本縣各公私立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
3.國中組:本縣各公私立國民中學學生。
4.教師組:本縣國中小教師。
三、每人每項限報名乙件。
二、比賽注意事項
(一)參賽作品原稿(影本不收)請於105年7月15日(星期五)下午四時前送至646雲林縣古坑鄉華南國民小學教導處。(郵遞者以掛號送件包裝時應注意作品勿毀損否則不參與評分,並以投件郵戳日期為憑。)
(二)報名表(附件二),填寫後剪下黏貼於作品背後右下角。
(三)著作權讓與同意書(附件二和三),未簽署者,不予評審。
(四)競賽內容及範圍:(擇一主題參賽)
濁水溪生態、河川污染、空氣污染、地層下陷、農廢再利用、再生能源、氣候變遷、生態有機校園等雲林縣重要環境議題皆可。
(五)作品規格及規定:
1. 照片說新聞:作品尺寸A4規格為主,照片以學校或社區所在地環境相關議題黑白彩色不拘的自拍照片,新聞敘述以300-400字以內為原則,以電腦打字(字體:標楷體12,如規格一),作品須紙本印刷並檢附原始照片檔,燒錄光碟交件。若一校有多件作品報名,可標示清楚燒錄於同一片光碟。
2. 影片說新聞:作品以學校或社區所在地環境相關議題的影片,片長30秒到1分30秒為限,參賽作品需具原創性,不得有抄襲、盜用之情形,且以未曾參賽(展)或在任何形式媒體發表、出版者為限,新聞敘述文字以300-400字以內為原則。作品內容照片呈現的時間不得超過作品的一半,需含新聞相關人物的訪談。作品燒錄光碟交件。若一校有多件作品報名,可標示清楚燒錄於同一片光碟。(字體:標楷體12,如規格二),
(六)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
|
比重
|
內容說明
|
新聞報導
內容
|
60%
公共性(50%)-切身性、觀點特性、影響力、批判性
|
依參賽作品名稱,新聞內容及主題相關程度評分。例如:內容豐富並具體表現與環境的關聯度、具原創性、啟發性等。
|
攝影拍照
技法
|
40%
新聞性(20%)-真實、即時、深度、追蹤
技術(20%)-影像、敘事
|
佈局構圖、技法等。
|
壹、 獎勵與考核:
(一)學生(小小公民記者):國小中年級組、高年級組、國中各錄取
第一名:錄取1名,獎狀乙紙及禮券1500元整。
第二名:錄取1名,獎狀乙紙及禮券1000元整。
第三名:錄取1名,獎狀乙紙及禮券500元整。
佳 作:錄取若干名,頒發獎狀乙紙。
教師組(公民記者):錄取
第一名:錄取1名,獎狀乙紙及禮券1500元整。
第二名:錄取1名,獎狀乙紙及禮券1000元整。
第三名:錄取1名,獎狀乙紙及禮券500元整。
佳 作:錄取若干名,頒發獎狀乙紙。
(二)若作品投稿數量不足或未達獎項的水準該獎項名額得為從缺或與其它組別互為流用。
(三)學生組指導老師限填寫一人,若指導作品多件得獎,各組擇最優成績乙件給予指導獎狀乙紙。
(四)辦理本計畫有功人員依據「雲雲林縣公立中小學及幼兒園授權獎懲案件獎懲標準表」規定獎勵。
(五)附則
1. 參賽者如有涉及侵害著作權或其他法律情事,由參賽人員自行負責。
2. 參賽者如身份不符,經舉發屬實,取消參賽資格
3. 得獎作品經檢舉有抄襲之嫌經查證屬實,得取消名次並追回獎項。
4. 凡報名參賽者,作品不辦理退件,即視同作者同意將得獎作品無條件授權主辦機關編輯、印製成冊、光碟發行、上網公告等,另影片說新聞組得獎作品由主辦單位代為投件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若有入選,獎金由參賽者自得。
玖、經費來源:
(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專案補助款。
(二)本縣自籌款。
(三)經費概算表如附表一。
拾、預期效益:
(一)協助學生發揮小小公民記者的力量,發現故鄉的環境教育問題或現狀。並選出優秀作品給予
獎勵,增強學生和教師對環境教育的認知與興趣。
(二)透過照片說故事競賽及出版刊物,帶動更多學生、家長關心「環境教育」的推動。
(三) 透過研習活動協助與會人員了解如何運用照片及影片說明及呈現環境問題,並能增進指導
學生製作參賽作品之能力。
拾壹、本計畫經奉教育部及本府核定後施行,修正時亦同。
|